范仲淹有志于天下
《宋名臣言行录》〔宋代〕
范仲淹二岁而孤,母贫无依,再适长山朱氏。既长,知其世家,感泣辞母,去之南都入学舍。昼夜苦学,五年未尝解衣就寝。或夜昏怠,辄以水沃面。往往饘粥不充,日昃始食,遂大通六经之旨,慨然有志于天下。常自诵曰:当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,母亲贫困没有依靠,于是到长山姓朱的人家。范仲淹长大后,知道了自己的身世,感动得哭着辞别了母亲,离开家乡到南都去进入学堂学习。他白天、黑夜都刻苦学习,五年中,不曾解开衣服上床睡觉。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,就用冷水洗脸。范仲淹常常连顿稀粥都吃不饱,太阳偏西才开始吃饭,于是他精通了六经的主旨,慷慨激昂地立下治理天下的志向。他经常自己吟诵说:“我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,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。”
注释
辄:总是。
以:用。
沃面:洗脸。沃:冲洗。
日昃:太阳偏西。
柳梢青·送卢梅坡
刘过〔宋代〕
泛菊杯深,吹梅角远,同在京城。聚散匆匆,云边孤雁,水上浮萍。
教人怎不伤情。觉几度、魂飞梦惊。后夜相思,尘随马去,月逐舟行。
临江仙·高咏楚词酬午日
陈与义〔宋代〕
高咏楚词酬午日,天涯节序匆匆。榴花不似舞裙红。无人知此意,歌罢满帘风。
万事一身伤老矣,戎葵凝笑墙东。酒杯深浅去年同。试浇桥下水,今夕到湘中。
人之初
王应麟〔宋代〕
人之初,性本善。
性相近,习相远。
苟不教,性乃迁。
教之道,贵以专。
子不学,非所宜。
幼不学,老何为。
玉不琢,不成器。
人不学,不知义。